作者:种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21-6-1 16:34:40
让自由探索更加有底气

   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项目内容绝大多数是可预见能做出成果的;对于一些基于自身兴趣而又不可预期的方向,往往是搭着现有项目的“便车”,以“蹭经费”的形式偷摸着进行自由探索。

   应该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问题。在过去的科研项目执行中,只能围着评估体系的“指挥棒”转,所以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跟着别人做。现在这种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善。

 

项目评估“指挥棒”

 

   无论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及时的。全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工作的重要性,鼓励科学家们开展自由探索性工作。

   但在过去,虽然大家都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但坦白说,我们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失败的情况,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

   这是因为根据以往的项目要求和管理方式,我们的科研项目是约定了预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的,只能围绕着这个评估体系“指挥棒”来做。

   因此,真正非常有创新性的工作或者挑战性大的方向,科研人员不敢做。万一做不出成果来怎么办?在以往,做不出成果说明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科研经费是要被收回的。

   这就使得在现实科研项目申报中,开展的科研工作往往是能够预测产出成果的,但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产出不了原创性成果,也不可能开辟新领域、新方向。

 

逐步得到改观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可以看到,近年来,我们的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正在逐步得到改观。

   以基金项目为例,现在有了更多支持人才的举措。拿生命学部来看,在人才群体支持方面,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群体项目;在个人支持方面,有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这些项目,考量时主要是看团队、个人的能力,看过去做了什么工作,从而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来做创新性工作;团队和个人要想清楚未来要做什么,但是太细节的东西不会要求太多,不再要求半年总结一次、一年要提交进展报告等,这比较符合自然科学研究中自由探索的要求。

   这样的机制设计,也让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上有了更多选择。这条路线走不通,可以换一条技术路线。当然也有可能几条路线都走不通,那只要如实说明情况就行。

   项目结余经费使用的问题,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往项目结题了,是要求项目经费都要花完的,这明显不合理。因为科研和行政办公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技术路线,用的耗材、试剂、设备都不同,不可能完全按照预算来用。

   好的转变是,许多部门正在试点,允许项目结余经费还可以继续使用两年,用于自由探索性科研。

 

鼓励更多“从0到1”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以欧宝体育平台领域为例,大概前30年,我们的科研基本上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习。

   好的方面是我们通过学习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建设了一批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的创新平台,学科发展有了很大进步。

   但不足也显而易见。别人做出了成果,我就换一个物种做一做,这样的科研是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没有太大意义。

   随着国际经贸形势风云变幻,各国科技、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凸显了原创性科研的重要性。基础研究是技术的“根”,现在许多专利侵权、“卡脖子”问题,都是因为基础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现在不重视基础研究,将来还会出现更多技术发展上的瓶颈或“卡脖子”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是现在作物改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是美国人申请的,专利的覆盖面非常宽。现在我们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正在开发一些新的基因编辑器,以避开国外专利的限制。

   科学要探索未知世界,才能真正实现“从0到1”的创新,能够开辟新领域或新方向。明确提出允许失败,这是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的,也会对未来提升科技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加强牧草育种基础科研

 

   以我国牧草领域为例,我国牧草基础研究起步晚、规模小,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并增长缓慢。美国牧草育种及基础研究居世界首位,发文总量5825篇,是排名第二位澳大利亚发文量的3倍;在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欧洲占一半,有10国之多;中国在这一主题领域仅排第9位。牧草育种研究机构前10位中,美国有4家机构,法国和英国分别有两家。基础研究发文最多的是法国国家科学中心(CNRS),发文1164篇,比居第二位的美国农业部(USDA)多300余篇。欧宝体育APP下载:发文502篇,排在第9位。

   同时,我国牧草相关学科基础积淀不足。牧草育种相关学科主要是植物科学、农学、遗传学、生态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应用微生物学、农业和产乳动物科学、兽医科学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同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牧草复杂生物学性状分子遗传机制不清。牧草与粮食作物有着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首先,多数牧草基因组大、染色体倍性高,基因组精准分析难度大;其次,牧草驯化改良历史短,结实率受育性(如自交不亲合)和落粒性制约、相关分子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其三,牧草的育种目标显著不同于谷物粮食作物,侧重大生物量、高蛋白含量等复杂性状的改良,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

   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我国牧草育种及其相关基础科学“从0到1”的源头创新。一是加强重要牧草特有生物学现象研究与基因组分子选育技术开发。以紫花苜蓿、燕麦等为对象,创新发展基因组大、倍性高、生殖隔离等为特征的复杂基因组组装和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深度挖掘种质资源,解析调控生物量、品质和生态适应特性的分子模块元件。突破牧草主要科学问题,如同源多倍体基因组进化机理、自交不亲和机制和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等。

   二是加强饲/粮(油)兼用玉米、甜高粱和大豆分子模块耦合与新品种设计。以水稻为模式,解析玉米、甜高粱和大豆饲/粮(油)兼用复杂性状的分子模块,发展基于整体思维和系统认知的分析技术,在优势底盘品种本底基因组基础上,系统开展高生物量、高蛋白、耐逆分子模块的耦合与拆分效应分析,突破重组自交障碍,发展模块耦合理论与合成技术,设计理想型新品种。

   三是加强牧草资源开发与挖掘新牧草及从头驯化研究。以盐碱地和边际土壤适生植物(如偃麦草)和天然草地本土优势牧草(如羊草等)为对象,开展特有生物学性状机制、牧草驯化性状及其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开发高效精准基因编辑技术,从头驯化本土优势牧草。

   四是加强牧草快速高效制种技术研究。结合智能植物工厂光温水气营养技术、无损高通量监测技术、新一代传感技术和AI全自动过程控制技术,加速育种和智慧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研究开发。■

(作者系欧宝体育APP下载:院士、欧宝体育平台: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记者郑金武整理)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1年4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